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6-05-06  作者:   来源:   已阅读

一、茶树病虫害综防
1、植物检疫。
2、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发挥自然调控能力。
3、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力度。
4、以生物防治为主,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5、物理机械防治。
6化学防治。
二、茶树虫害防治
(一)小绿叶蝉
发生为害: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变红褐焦枯。
形态特征:成虫体淡绿色,长2.5毫米左右,前翅淡黄绿色,翅端三分之二透明,若虫黄绿色,卵香蕉形,乳白至淡黄绿色。
生活习性:在低山茶区为害盛期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为害盛期7-9月。
防治方法:
1、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条件,减轻为害。
2、发生严重茶园,抓紧于11月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在若虫高峰期前选用2.5%天王星或10%吡虫啉2000-3000倍。
(二)茶叶螨类
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种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于察觉,在我县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茶黄螨。一些茶农仍使用已在茶园禁用的三氯杀螨醇防治导致部分茶叶中农残超标,务必引起广大茶农的高度重视。
发生为害:在我县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
形态特征: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茶橙瘿螨)
生活习性: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季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为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10月。
防治方法:
1、秋茶结束后,在冬季用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2、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3、发生高峰前喷施15%扫螨净或10%大螨冠1500-2000倍进行防治。
(三)黑刺粉虱
在我县局部地区为害严重,以若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褐色,前翅紫褐色,翅端有7个白斑。卵淡黄色,香蕉形,茎部有柄附着叶背,初孵若虫黄绿色,后分泌蜡质,周围有白色蜡丝。
生活习性: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若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旬羽化,若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其发生。
2、保护利用天敌,在寄生峰等天敌多的茶园,应避免喷药,让天敌发挥自然控制效能。
3、药剂防治: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即小叶种2-3头/叶,大叶种4-7头/叶,在卵孵化盛末期,可选用15%金好年1000倍、99%绿颖250倍或吡虫啉2000倍液,喷药叶背要喷湿喷透,以确保防治效果。
(四)丽纹象甲
发生为害:茶丽纹象甲又名“茶蟹”,幼虫在土中取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缺刻,严重时仅留主脉,对夏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成虫体灰黑色,稍带光泽。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一代,5~6月为成虫为害高峰,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落地。
防治方法:
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
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亩用1~2公斤拌细土施于土面。
4、成虫高峰期用98%巴丹800倍,或穿山甲1000倍液喷雾,注意施药时要前进喷药,并喷湿土面。
(五)茶卷叶蛾
幼虫为害似小卷叶蛾,但其食叶量更大,为害损失更大,用被害梢制成的干茶碎片多,幼虫黄绿色,头深褐色。
生活习性:该早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早苞中越冬,各代幼虫始见在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5日、11月5日世代重叠发生,老熟幼虫在卷叶中化蛹,蛹期6~10天左右,成虫趋光性,每雌产卵300多粒。
防治方法:
1、随手摘除卵块、虫苞,并注意保护寄生蜂。
2、灯光诱杀成虫。
3、掌握1、2龄幼虫期喷药,用BT、苦参碱、天王星、茶喜、施杀。
(六)茶细蛾
幼虫喜幼嫩叶片取食为害,初孵幼虫在叶背潜叶为害,随后卷边为害,后期将叶尖卷成三角形虫苞。
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虫苞,注意保护天敌蛾茧蜂。
2、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产卵场所。
3、在幼虫潜叶卷边期,用2.5%天王星2000倍。
三、茶树病虫害防治
(一)茶饼病
常发生在高海拔地区,为害嫩叶、嫩梢、叶柄,病虫制成茶味若易碎。
症状: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水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
防治方法:
1、茶饼病可通过苗木,茶苗调运时传播,应加强检疫。
2、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
3、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
4、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或20%粉锈宁1000倍,10-15天再喷一次。
(二)茶炭疽病
主要为害成叶或老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成不规则大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
防治方法:
1、            强茶园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
2、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百菌清500倍,
(三)茶煤烟病
枝叶表面初生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以后渐扩大,可布满全叶,在叶面覆盖一层煤烟状黑色霉层,病叶背面可见黑刺粉虱、介壳虫或蚜虫。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害虫防治,控制粉虱,蚧类和蚜虫,是预防茶煤烟病的根本措施。
2、加强茶园管理,适当修剪,以利通风透光舟,增强树势,可减轻病虫害。
3、用99%绿颖乳油250倍喷雾。
(四)茶芽枯病
主要为害春茶幼芽1-3叶,叶上受害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病斑,扩展后呈不规则形,病健明显或不明显,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萎缩不能伸展。
防治方法:
1、            春茶期实行早采、勤采,减少病源菌侵染,可减轻发病。
2、萌芽期和发病初期喷药,甲基、多菌灵。
(五)茶赤星病
茶圆赤星病在我县多数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嫩叶和成叶,嫩茎、叶柄、老叶也可发生。病株生长不良,芽叶瘦小,病叶制成的干茶,味苦涩,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症状:在叶片上散生许多圆形褐色小斑,斑点中央凹陷,呈灰白色,边缘有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病斑直径约0.8-3.5毫米,中央散生黑色小点(菌丝块),潮湿时病斑上有灰色霉层(子实层)。后期小斑可扩展相互合并而成不规则形大斑。叶柄发病引起叶片脱落。白星病主要区别是:病斑比茶圆赤星病较淡,且不形成灰色霉层。
发病规律:是一种真菌病害,以菌丝块在茶树上病叶或落叶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气温20℃相对湿度80%以上,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可进行多次侵染,全年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最重,秋雨季也常发生。高山多雾,平原低洼、阴湿茶园发生较重。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肥料不足,管理粗放,采摘过度等,病害也发生较重。
(六)茶轮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嫩叶,成叶老叶均可发病,先在叶尖或叶缘上生出黄绿色小病斑,后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大病斑,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是明显的同心轻放。
防治方法:
千方百计减少伤口,发现病害时开始喷药防治。
(七)茶苔藓病
苔藓是茶树上常见的附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靠丝状的假根附着于茶树枝干吸收水分。
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科学疏枝,清理丛脚,改善茶园小气候,秋冬停止采茶期,喷洒2%硫酸亚铁溶液或10%草甘磷除草剂。
(八)茶苗根结线虫病
主要发生在1~2年新茶园,主根或侧根上产生瘤状物,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大量脱叶,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选用无病壮苗,进行土壤消毒,深耕土壤,翻土暴晒,防杀灭部分线虫。
2、育苗圃每亩用3%好年冬1公斤撒施或沟施。
四、茶园病虫天敌
1、飘虫:吃茶蚜、黑刺粉虱、蚧壳虫、螨类。
2、草蛉:吃茶蚜、黑刺粉虱、鳞翅目幼虫等。
3、蜘蛛:吃茶蚜、黑刺粉虱成虫、鳞翅目成虫和幼虫等。
4、螳螂:吃鳞翅目幼虫。
5、猎蝽:吃尺蠖、茶毛虫幼虫。
6、虎甲:吃鳞翅目幼虫、蛹等。
7、寄生蜂(蚜小蜂、绒茧蜂、赤眼蜂、泥蜂)
8、捕食螨:吃橙瘿螨、茶叶瘿螨、咖啡小爪螨等。
9、食蚜蝇:吃蚜虫。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