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我心中的“大茶业”

2016-06-30  作者: admin  来源: 千鹤茶苗  已阅读

导读:  与茶结缘,产生了不可割舍的情结,触感而畅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管窥之见,请君勿怪。


 


 

茶缘情结 

    茶,起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已有5000千余年的历史(人工栽培茶树,也有3000年历史),不仅传承了饮料的功能,更承载了浓厚的文化。她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一盏浅注,清香馥郁。

       我爱茶,一是爱喝茶,健康,自然,一日不喝,便觉得浑身不舒服,再来喝茶,便想把茶渣咀嚼一同吃下的感觉;二是爱茶这个行业,可以有机会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与茶叶零距离“交流”,深切感受大自然美轮美奂的姿态,也能在茶叶的世界自由探索,香香甜甜苦苦涩涩,更能与“市”俱进,这也许是很多爱茶人士没有机会体会到的,当然,这也许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


   

    接触茶叶近10年,学茶,知茶,爱茶,再后来因茶得到今天这份工作,万分珍惜。时常在想,中国茶叶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茶叶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15年统计为4316万亩,230万吨),为何就成就不了一个引领产业的世界级品牌。曾经包括现在,常常有业界人士将中国茶叶与英国“联合利华·立顿”相比较,说的是“立顿一家茶企年产值230亿人民币(网络数据),占我国7万余家茶企生产总值300亿人民币的2/3”。事实如此,无言辩解,即便持平或者超过,我们也无法释怀,因为英国根本不种植茶叶,英国茶叶全部来自进口(据报道随气候变暖,目前也有少量种植)。

据了解,我国茶叶人均消费量为556克,排名世界第19位,排名第一的是土耳其,人均消费3157克(网络数据),于是乎,众亲便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茶文化氛围,更有从娃娃抓起习茶、喝茶、爱茶的策略,这一切都不可置疑是促进我国茶叶消费和发展的良策,然而,是否是出于政治任务?或浮于口号?效果如何?更值得商榷和思考。

与烟草相比,茶叶集文化和健康于一身,理论上占据了市场要素的全部优势,然而,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烟草纳税1600亿,销售额超万亿,而当今中国茶产业纯农业收入1000亿,加上流通、终端,其它一起全部为3078亿(网络数据),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落差,我想是不是应该换一下我们的生产模式?


 

我心中的“大茶业”

曾几何时,业界提出“大茶业”发展战略理念,无非是从宏观谈政策、谈品牌,从微观谈茶企、谈茶农。自此,让我萌生了对“大茶业”的思考:茶叶的管理和生产模式若像烟草那样“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我们是否已成为世界的茶叶强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假若从国家层面批准成立“中国茶业总公司”(并非现如今的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支撑,一统茶业天下,中国茶业总公司在各产茶省设立XX省茶业(专卖)局,茶业(专卖)局在各地市下设茶叶加工厂,负责毛茶收购、精制拼配生产(深加工)等业务,茶叶加工厂生产的精制茶或深加工产品等均由茶业局负责调拨、销售(出口)、储运、价格的统一管理,茶农和现如今的茶企(茶作坊)只需要按茶叶加工厂要求生产各种等级的初制毛茶,茶厂在各地设立茶叶收购站,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通知茶农(茶作坊)交付毛茶,茶叶加工厂按质检验合格后付费,如此做法,一是可以改变一直以来分散管理、盲目发展、资源浪费、经营混乱的局面;二是可以倒逼茶农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也可控制产品的准入门槛;三是可整合资源,扩大规模,规范生产,提高竞争力,增加地方税源。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