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中国茶叶》2019年第11期要文概览

2020-01-07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已阅读

中国茶叶深加工40年
 

刘仲华

摘要:简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深加工40年的发展历程,概述了速溶茶和浓缩汁、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茶皂素、茶多糖等功能成分的提制技术及功能性终端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梳理总结了我国近40年来茶叶深加工研究领域取得的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成果。最后,展望了茶饮料加工技术、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技术、茶食品与含茶健康产品开发等茶叶深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茶树新品种“中茶111”
 

陈亮,姚明哲,虞富莲,金基强,马春雷,王新超,马建强

摘要:“中茶111”是从优异资源“云桂大叶”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绿茶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及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发芽期中等(偏早),芽头肥壮,鲜叶产量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1.7%~41.9%;内含成分丰富,春茶一芽二叶氨基酸含量为3.6%、咖啡碱3.2%、茶多酚31.3%、水浸出物41.9%;适制绿茶,制茶品质优良;抗病虫性和抗逆性强,可在浙江、湖北、湖南和贵州等省适宜茶区与特早生品种搭配种植。

 
 
茶园害虫“双胞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肖强

摘要: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是茶树上的两个近缘种害虫,由于其形态十分相近,不易区分,成为了茶园害虫的1对“双胞胎”。本文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地理分布、成虫翅鳞片上纹路和幼虫背板斑纹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两者的区别,有利于茶叶生产者通过简易方法区分两近缘种。

 
 
有机茶园认证现场检查关注点
 

王东辉,邬志祥

摘要:在整个有机茶认证过程中,有机属性重点体现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因此,围绕种植过程的有机符合性检查是整个认证过程的核心内容。申请有机茶认证的企业,往往更加注重有机茶园周边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或在选择建设生产基地时把周围环境作为首要条件,而对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体系文件以及记录档案的保存等方面的要求有所忽视。本文针对近几年在有机认证检查中经常发现的薄弱环节,对有机茶园认证现场关注的内容作一介绍

 
 
秦巴山区茶园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边磊,曾建明

摘要:针对“茶叶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在秦巴山区6个示范基地的主要害虫,项目集成现有的茶树害虫高效防控技术,形成绿色防控实施模式。本文介绍了6个示范基地茶园主要害虫的监测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为秦巴山区的茶园害虫防治提供指导。

 
 
加快可追溯茶叶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刘路星,鲁瑶

摘要:可追溯体系建设是茶产业质量安全管理控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推行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迫切而必要的,它既是茶产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我国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实施管理,介绍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RFID技术、“物联网+”体系、条码技术等技术支持,展望可追溯茶叶体系建设发展前景。

 
 
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杭茶21号品比试验报告
 

郑旭霞,余继忠,毛宇骁,李红莉,崔宏春,敖存,黄海涛

摘要:杭茶21号是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从鸠坑群体种实生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出的茶树新品种,为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适应性强、长势旺、产量高,适宜在浙北及相似生态条件和生产茶类的地区种植。春茶一芽二叶烘青样约含水浸出物46.01%、氨基酸4.47%、茶多酚18.91%、咖啡碱3.45%。制绿茶香气清高,滋味甘鲜,适制针形和扁形茶。制红茶汤色红亮,带有花香,品质较优。

 
 
氨基酸营养型叶面肥对春茶产量和品质成分的影响
 

李伟,刘祖锋,邓天明,廖婷婷,黄金铭,刘美雅

摘要:茶树叶面营养是土壤养分的有效补充,已有研究表明,茶树施用叶面肥有助于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但是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也受到叶面肥种类、施用时间、施用方法、茶树营养状况、茶园采摘模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茶树氨基酸营养型叶面肥对早春绿茶生产的影响效果,采用早春多次喷施叶面肥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通过调查茶树萌发状况和产量,结合茶叶品质化学组分含量分析,明确了茶树营养型叶面肥对早春茶叶产量以及品质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其增产效果为9.17%~18.44%,并且有利于降低绿茶原料的酚氨比,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改善茶叶品质。

 
 
茶叶感官审评在武夷岩茶商品茶开发中的应用
 

王文震,刘安兴,杨林海

摘要:茶叶感官审评技术与商品茶研发密不可分,福建闽北各地产出的精制茶,均需通过各大茶企研发部、采购部审评,方可收购入库作为拼配原料,由此可见审评技术的重要。本文简述茶叶审评在武夷岩茶商品茶生产中的运用,介绍以茶叶审评技术促进商品茶品质提升的经验。

 
 
“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马立锋,伊晓云,方丽,阮建云

摘要:针对浙江省茶园N、P2O5K2O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省绍兴县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施肥水平相比,化肥减量75%,平均增产7.8%,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7.8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有所提升,每公顷节本增效18855元。可见,“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茶园有明显的增产提质、增效增收效果。

 
 
北方茶园生物质覆盖关键技术
 

王林军,王梓清,李玉胜,蒋振莹,王兆顺,赵春,徐彬

摘要:茶园行间进行生物质覆盖,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该技术具有减少杂草生长、防止土壤流失、保蓄土壤水分、调控土壤温度、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优化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减轻冬季冻害等多种作用,是生态茶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北方茶园生物质覆盖技术的有关要求,包括生物质定义、种类与选择、前期处理、覆盖技术、覆盖后管理等,以期更好地指导茶园实施生物质覆盖技术。

 
 
茶树种苗生产质量现状与发展对策
 

邹文雄,吴伟,卞晓波

摘要: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有力地推动茶叶产业发展,我国出台了《茶树种苗》等一系列茶树种苗标准。然而茶树种苗的质量与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不协调,茶树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和质量管理基本缺位。建议采取茶苗生产经营许可,加强茶树种苗市场监管,加快茶苗检测机构建设,完善茶树种苗标准体系,推广应用茶树种苗标准等措施,有望从种业源头上进一步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湘西州古丈县茶产业融合实践及思考
 

李湘玲,和红晓,敖立

摘要:茶产业是古丈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该县以茶产品创新为主的融合模式注重茶苗选育、生态茶园建设、严格种植标准和精深加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茶旅结合为主的融合模式经历了以茶园观光为核心,到茶基地、茶工业、茶体验、茶文化等融入土家族、苗族村寨旅游的“特色村寨+茶”的特色发展之路。但目前茶产业融合过程中遭遇产业自身制约、区域合作动力不足、资金整合力度不够等瓶颈,需通过创新产品、形成产业联合体、创新融资机制、积极拓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进一步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

 
 
宁德市茶叶加工清洁化改造探讨
 

田洪武,张雯婧,何孝延

摘要:自2010年以来,宁德市开展以“节能、降耗、安全、增效”为目标的茶叶加工清洁化改造与设备提升工作,着力改善了茶叶生产环境和设备的升级换代,使茶叶初制加工产品清洁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铜仁市抹茶产业发展策略初探
 

肖楚

摘要:抹茶具有高附加值,可作为食品调味产品,还能和多种保健产品相结合,兼具品饮、食用、保健等多种功用,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贵州铜仁地区具有出产高品质抹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和品种优势,进而提出铜仁市发展抹茶产业的策略与建议。

 
 
神农与茶之事渊源考略
 

姜新兵

摘要:近年来,关于神农与茶之间的关系,说法纷纷,争论较久。本文分析了神农与炎帝、《神农食经》《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等众多与茶有关说法的渊源,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考证,认为神农与茶的联系是《茶经》的附会,“神农得茶解毒”是近人的杜撰,在如今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应予以指出和纠正。

 
 
冬茶历史溯源及当今发展
 

袁祯清,宋伟

摘要:研究利用好冬茶,有助于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扩展茶叶生产季节,延长茶产业链,对于弥补茶叶细分市场的空白,提升资源综合开发与促进茶农茶企增产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冬茶的历史起源,冬茶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并对如何提高冬茶的利用率提出建议。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